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新余市国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我们的详细信息,请致电

0790-6455975


公司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经济网:探索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新动能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6-12-23   浏览次数:

 

                   新余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调研员,新余市国信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胡兰波

近年来,经济发展在新旧动能转换、重质增效等因素的影响下,一些传统企业经营困难,这令担保机构面临巨大挑战,国内多家担保机构陷入经营危机。如何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发挥融资担保特别是政策性融资担保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确保其良性、可持续发展是业界关注的问题。从深层次看,融资担保行业在发展模式和自身机制的建设方面,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融资担保机构亟待重塑发展模式

信用担保从本质上讲属于金融中介服务,但鉴于担保机构收费受限于政府定价、投资约束、银担合作处于劣势、行业管理滞后、复合型人才匮乏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等诸多原因,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制约。同时,作为社会信用管理和服务链条的重要环节,信用担保市场空间巨大,做大做强融资担保机构具有强大的现实需求。起步于二十世纪末的我国融资担保业,运营时间很短,其业务经营和发展模式尚未成熟。

㈠低收益高风险,担保业发展模式先天不足

需要担保的客户大多是银行抛弃的“骨头”,其经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且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融资担保机构收取担保费的比率由政府定价,且上限是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50%,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一般担保收费都在2%以下,但它们承担了企业贷款风险的100%。事实上,银行对担保公司的风险容忍度为零,一旦客户出现逾期要求担保公司100%资金代偿,担保业务收益与风险极不对称,导致担保业模式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缺陷。

㈡担保企业行业集中,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大

作为政策性较强的地方金融机构,许多担保机构业务拓展的主要方向集中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客户行业集中度高,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企业经营周期的影响。一旦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需求快速回落,部分行业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亏损面持续扩大等问题,间接导致融资担保行业风险集聚。

㈢超比例担保,部分业务存在较高风险

根据调研,深圳、北京以及浙江等地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其担保行业类别比较均衡,单户担保金额也在控制范围内,有利于分散风险。据了解,很多运行稳健和发展良好的担保机构,在保企业平均担保额度主要集中在500万-800万元之间。

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地方政策性担保机构为承担扶持当地支柱和主导产业贷款企业的担保业务,导致可能违背担保风险控制意识,行业和单个企业风险过大,甚至可能出现部分违规担保现象。一旦一方出现问题,尤其对担保额超过净资产的企业来说,容易对担保公司的财务有重大影响,甚至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㈣风险项目处置效果差 诉讼追偿效果不理想

因企业缺乏有效抵押资产、其余反担保措施不足以覆盖风险以及工业资产长期维持在低位,抵押资产变现能力差,原有企业抵押资产也严重贬值,都将造成担保机构不良资产处置弱势。特别是诉讼周期较长,执行难度较大,导致风险项目诉讼追偿效果极不理想。

新形势下,如何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促使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担保机构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 重塑发展模式,新余国信担保的几点尝试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新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新余国信担保公司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紧密围绕推动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培育壮大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按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原则,坚持以融资担保业务为核心主业,以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为立身之本,围绕重塑发展模式做了几点尝试:

㈠推出一系列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举措。

根据全市产业结构布局,针对光电信息轻资产、重产出的特点,公司推出了信用证担保、出口退税质押等担保方式,为伟恒数码、亿铂电子、久旺汽配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担保服务;针对企业抵押资产不足造成融资难的状况,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创新反担保方式,推出不动产、动产抵押,应收账款、仓单、股权质押,个人信用、第三方担保以及财务监管等对资产要求低的方式,增强企业融资能力,提高担保覆盖面。

在拓市场方面,遵循存量业务优化做、潜力业务突出做、优势业务积极做、创新业务稳健做的原则。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5〕43号)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市政府重点扶持的钢铁、新能源、光电信息和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为核心,以实体经济、“三农”、小微企业为主要对象,调整受保企业结构,有效扩大担保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㈡构建一套适应自身发展的担保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担保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是“信用新余”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破解企业融资难抵押难和防患担保风险的有力抓手。公司在1月启动了相关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从现场尽职调查、信用履约、财务管理、企业发展、偿债能力、经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等七个模块入手,制定了征信指标权重和评分标准。公司按照确定的时间节点,抓好企业评级协议的签订、信用数据的采集和认证、信息数据导入、信用评级和平台管理等配套服务。

㈢落实完善担保项目分类管理办法,加强风险防范。

按担保贷款无风险解除责任的可能性,参照金融机构的划分标准,针对公司目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客户,将在保户风险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加强对这些客户的差异化管理,通过“逐户排队,分类管理”,明确公司目前在保企业各属于哪个类别,对号入座、有的放失,为保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做到“清理困难户,盯死到期户,关注运行户,跟踪重点户”。根据客户的不同类别,采取“重点支持、谨慎发展、维持现状、逐步退出”四种措施,为更好地实施“有进有退、有保有压”的担保业务计划。五级分类是评价在保项目风险状况的一种方法,也是防范担保资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㈣创新发展方式,主动走出去寻求多方资金渠道和合作机构

公司跳出固有经营模式,主动走出去寻求资金渠道和合作机构,与外界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战略合作。通过 “引进来”的方式,与江西省再担保公司、江西海济租赁公司、江西常鑫仓储管理公司和深圳鹏金所等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目前,第一批加入了江西省政策性再担保体系,为寻求公司增信、分险和外部补偿机制提供了渠道;与鹏金所的“互联网+金融”担保也正在筛选项目。

㈤发挥机构优势,探索“担保+投资”促进公司稳健发展

公司打算摆脱主营业务过渡依赖银行的被动局面,对符合国家、省和当地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的项目,遴选具有较高盈利水平和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直接进行股权投资。同时利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平台、资金、信息和管理优势,依托服务链,走集团化发展之路,拓展小额贷款、典当、还贷周转、资产评估、会计代理以及资产监管等业务,增加收益来源,强化造血功能。

三、进一步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融资担保”是金融服务链上重要一环。融资担保业陷于困境,并非单纯是担保公司自身的原因,其中,既有国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大放急收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又有银担合作不对等、风险分担机制缺失,担保机构需要独立承担代偿风险的因素;也有担保公司自身管理失范,偏离主业、过度担保、涉足高利贷等违规经营导致担保链断裂的问题。因此,破解担保业的困局,需要政府、银行、担保机构、企业各方加强合作,多措并举,联手应对。

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破除制约担保机构业务创新的因素

明确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业务范围与种类、担保各方的权利义务、人员从业资格、财务及内控制度等要求制定担保行业人力资源、业务风险和财务会计等技术规范标准,提升融资担保机构核心竞争力。

积极推动融资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让融资担保机构尽可能地获取充分的信息资源。

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完善风险处置机制

建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推动担保机构扩大担保范围、创新担保方式,按照不同对象、产品,实行差别化的政银担风险分担比例。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银担商业合作模式。

为防范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需要财政、工商、国土、公安、税务、法院等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尤其是望尽快推动市、县级财政反担保和连带责任的落实,以及公安、检察、法院依法从快立案追偿,以保证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合法权益。

㈢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的建设,发挥其主导性作用

2015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出台,令担保行业受到极大鼓舞。《意见》指出,要建立政府、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三方共同参与的合作模式。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政银担合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政府性担保基金,实现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风险在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之间的合理分担;推动以省级再担保机构为平台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贷款发生的风险进行合理补偿,推动建立可持续银担商业合作模式。

㈣尽快出台《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政策

2010年有关部门制定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因无法设定行政强制措施和有效的行政处罚,监管部门缺乏对违规经营的融资担保公司的有效处理手段,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制裁;审慎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要求已不能适应发展和监管需要。因此,建议按照国务院要求,尽快出台《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条例》及相关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准备金提取管理办法、机构和相关人员尽职免责办法以及绩效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㈤创造条件培养担保专业人才

不断加强担保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引进担保行业培训机构,为担保机构的人才培训、咨询服务创造条件。组织担保机构相互或外出学习、交流经验,提升担保机构经营水平、风险防控能力和服务水平。

建议担保业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积极创造条件,在我国或区域内有影响力的财经类大学设立担保独立学院、职业学院或专业,系统培养担保专业人才,并开展学术研究,为担保行业加快发展提供专业人才和交流平台。


关注国信担保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