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新余市国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我们的详细信息,请致电

0790-6455975


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抓住“质量”牛鼻子 担保业有望创造中国特色模式 ——瀚华金

来源:本站   作者:国信担保   时间:2016-01-11   浏览次数: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王屹)日前,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令“摸石头过河”多年的担保业得到正名。担保业在促进小微、三农及创业创新上的基础性价值——“准公共产品属性”被强调确认。有业内人士由此预言,担保业将在中国普惠金融体系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实际上,面对近几年担保业出现的一些乱象,《意见》的出台更像一场及时雨,让所有“老实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国内首家以担保与小贷为主营业务并在港交所上市的瀚华金控董事长张国祥表示,《意见》传达出监管思路的最大变化在于弃“数量”抓“质量”。他指出,以质量结果为导向,无论国资、民资还是外资,只要抓得住“质量”这个牛鼻子,就是“好猫”。

  “资本的出身不是质量的通行证。”张国祥强调说,“提高质量的关键在于两个坚守:一是坚守专注小微、三农、创业创新等普惠领域,一是坚守风险控制底线。”

  过去问题:不把“担保”当“金融”

  中国融资担保行业经过近20年发展,经历了从体系建设到规范发展、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历史阶段。1993年到1999年是在探索中发展,2000年到2009年呈爆发式增长,2010年至今则在清理整顿中求生存。在张国祥看来,担保公司自诞生起就面临两大“风险”:生存风险和发展风险。从担保业的特质来看,两大风险都离不开担保“业务模式”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担保公司主营业务是担保业务,但是由于担保机构是次位性主体,处于从属地位,能不能做业务,主导作用在资方。“这就造成主营业务不能主导,却承担着全部合同风险。”张国祥补充说。

  那么,两大风险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张国祥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点是看不清“担保的本质”,许多人没有把“担保”当“金融”。而实际上所有金融业的属性和要素在担保业都能体现出来——担保以信用为基础,具有资本密集、人才密集、经营风险的特点,这与传统金融机构并无二致,因此应以经营金融业的思维经营担保业。第二点是准入门槛不高,过去手握几百万就能涌进来“淘金”,将担保业想得过于简单,把“投资担保”变成了“投机担保”,导致出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乱象。第三点是因为担保的业务模式单一,担保收益不能覆盖担保风险,这使得一些担保企业动了歪心眼,“不务正业”,不遵循金融规律、不依法合规经营、不坚守风险底线,导致问题接二连三。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年来担保业呈现出大缩水的趋势,各地纷纷出现担保公司“摘牌”现象,仅江苏融资性担保机构4年间就消失六成,去年以来广东省至少已有5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摘牌。随着《意见》的出台,张国祥认为,在“减量增质”、做精做强的指挥棒下,行业洗牌的趋势还将加剧,两极分化般的优胜劣汰在所难免。“最终比拼的是经营能力,资本只是要素之一。”张国祥指出,“大而不强照样被市场淘汰。”

  始终面临的挑战:比主流金融还难做,更考验能力

  张国祥指出,担保业有两个门槛:政策门槛和市场门槛。政策门槛,简单说,主要体现在注册资金的准入额度上,门槛相对较低。而市场门槛相对较高,体现在担保机构的资本、人才、机制三个条件的综合运营能力上,体现在杠杆、风险、规模、品牌四个要素的综合平衡能力上,体现在产品、流程、IT系统、风控等标准体系的设计执行上,而这些又综合体现在管理体系、风控体系等能力建设上。某种程度上说,担保业比主流金融还难做,“不干个五年八年,体会不到其中的复杂性、艰辛性和挑战性。”从主流金融业到担保业二十多年的经历,使得张国祥对担保业的感受更为深刻。

  此次《意见》在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费率保持较低水平,其在保户数占比五年内达到不低于60%。对此,张国祥分析,这实际上对担保机构的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担保机构的服务对象要做到“量大”,而小微、“三农”所需要的担保额度通常较小,“那么担保机构需要多少人来开发服务小微、‘三农’才能达到要求?如何控制住成本?”他指出,要满足“较低保费水平”下的大量服务,势必要做到“高效率低成本” 的“量大额小”服务,这样企业只能向自身运营能力要效益,这又回到了市场门槛的问题上。要迈过这道门儿,担保机构的自身“质量”必须过硬。“所以说‘抓质量’是牛鼻子,只有质量上去了,才能真正实现普惠,并且这个普惠一定是高效的。”张国祥强调说。

  那么,当担保业有了质量,这个质量是否可持续?同样提出了挑战。而应对这个挑战不仅在于担保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还在于政策的尺度空间。有业内人士指出,相对于既经营资产又经营负债的银行业来说,只经营负债的担保业腾挪空间有限,而风险却相对较高,“这更考验企业的综合能力。”张国祥说道。

  《意见》看点:三大体系配套、三层组织建设、三方分担风险

  张国祥表示,此次《意见》展现的顶层设计思路更加成熟,诸多“新政策”体现了将“担保业”作为准金融公共产品扶持的思路,将充分提振行业信心。他分析指出《意见》中有三大新政策看点:

  第一,政策的指挥棒作用将凸显。《意见》明确将融资担保业务聚焦为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在建立新型融资担保机构体系同时,建立政策扶持体系、监管制度体系。三个体系相互配套,体现了通过深化改革,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融资担保行业健康发展,未来新型融资担保行业有望进一步获得政策支持,整个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第二,“政银担”分担风险将成为行业“稳定器”。《意见》首次提出研究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进政府主导的省级再担保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构建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辖内融资担保机构的三层组织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政府性担保基金,实现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风险在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之间的合理分担。从行业长远发展角度看,这些举措将起到“稳定器”作用。张国祥特别指出,让政府和银行分担部分风险,其主要目的是在企业出现问题之后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可以协调、协同、协作化解风险,大家利益一致有利于统筹高效解决问题。

  第三,“混合所有制”将成为行业新看点。《意见》鼓励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机构,作为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主力军,支撑行业发展;同时支持专注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有实力的融资担保机构开展兼并重组,引领行业发展。在国家鼓励推进混合所有制前提下,国有资本通过参股投入民营担保机构,有利于增强民营担保机构的资本实力,有效放大国有资本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积极贡献。同时民营资本通过参股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机构,有利于发挥民营在机制方面的优势,共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张国祥表示,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地,将在改善优化公司治理、提高担保机构资本质量、提升担保机构信用能力方面起到显著作用。

  贯彻《意见》的钥匙:以金融的理念经营担保业

  融资担保业是一个高杠杆、高风险的行业,而瀚华金控却能以融资担保为主营业务之一而成为该行业第一个在香港成功上市的企业,它的秘诀何在?

  张国祥表示,瀚华担保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以金融理念为灵魂,老老实实按金融规律办事,把风险防控放在首要位置。对于企业如何贯彻《意见》,结合瀚华经验,他指出,“担保业来不得半点浮躁和疏忽,更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高增长而不顾风险。”他强调说,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瀚华始终聚焦中小微企业和民生领域,抵挡住了像房地产、矿业等短期高盈利高风险的诱惑,也成功地避免了钢贸、互保圈过度融资等风险。

  具体来说,瀚华牢牢把握了“三个坚持”。第一个坚持是按照金融思路做担保,金融的要求是资本、人才、机制、风险、杠杆、信用等要素的综合运用和统筹兼顾,在规范运营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瀚华担保成立不久即在国内率先推出了“纯信用”担保模式,具体操作中坚持“信用无价,但是信用有度”原则,不盲目追加担保额度。同时在提供担保服务的同时,免费给客户推荐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财务顾问和市场信息等增值服务。

  第二个坚持是按照现代金融公司治理来运营,设立董事会,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股权安排上,进行完全分散,瀚华的大股东股权不超过30%,“公司治理是企业的基因,决定能否成为百年老店。”张国祥分析道,这种股权安排的意义在于,要按着金融套路出牌,建立股东之间、股东与团队之间、公司与监管部门之间的良性制约和透明机制,确保公司平衡持续发展。

  第三个坚持是专注专业去经营。成立11年来,瀚华始终专注一件事,即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始终专业干一件事情,即如何更好高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这三个坚持下,瀚华倾力打造“综合、混合、融合、结合、整合、联合”六个“合心”能力,从单一业态向多产品多平台业态发展,提高业务张力;从民营资本向民营、国有、外资的混合型资本结构发展,提高生存能力;从传统的线下业务向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互联网+”方向发展,扩大业务的触角;从单一的担保业务向结合咨询、供应链创新等综合服务发展,增加抗风险能力;通过收购、兼并等资本整合方式,达到优势互补、做大做强的目的。截止今年7月末,瀚华担保累计为1.7万个客户提供了超过1000亿元的融资担保,其中90%以上为中小微企业、66%属于无抵押担保、2/3的客户来自中西部。2014年瀚华担保获得资本市场AA+信用等级,并助力母公司瀚华金控于去年6月在香港主板上市。

  未来期待:兼顾分类监管与释放活力

  “国家已经在顶层设计上给了融资担保机会。后续如何在因地制宜、分类监管原则下,落实细则很关键。”张国祥表示。

  在过去的实践中,由于各地在认识、标准、风险容忍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各地监管部门“各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这使得一些“走出去”的企业在全国甚至全省落地时疲于“唱和”。虽然《意见》对担保发展的大方向定了调,但各地在如何落实上也会存在一些模糊点。

  张国祥建议,各地在分类监管的同时能够兼顾释放活力。在监管方面,他建议出台统一的同业评级标准,对企业一视同仁。在标准制定上,在符合《意见》要求的前提下,选取合理的要素,如客户定位、资本实力、人才实力、风控能力、盈利水平等对担保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同时对主业突出、经营规范、实力较强、信誉较好、影响力较大的融资担保机构给予正向激励与扶持。

  在释放活力方面,他建议兼顾各类资本的诉求,给予各种业态创新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和市场化融资担保机构各自优势,通过政策导向与市场化相结合、扶微扶农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实现信用资源、担保资源、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担保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重点突破口在对担保业务结构的创新设计上。”张国祥解释说,对担保机构主营业务的公益性和收益性给予适度比例设计,让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实现最佳平衡;对担保机构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自有资金给予合理使用设计,让主营业务与主导业务的发展相得益彰。“主导业务盈利了,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主营业务,可由此探索中国特色的融资担保盈利模式。” 张国祥表示。

  此外,小微、三农的担保贷款需求大多比较个性化。在这方面服务上,民营担保显然更接地气。张国祥认为,只要民营担保发挥出自己在创新能力、机制活力和业务特色上的优势,就能在中国普惠金融的舞台上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价值。

关注国信担保公众号